首页 >> 升官发财在宋朝 >> 升官发财在宋朝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公子,求你莫寻死 反派他过分美丽[穿书] 天生赢家(快穿) 魔帝渎仙秘史(修真) 余污 与宿敌成亲了 一世荣宠(重生) 天才召唤师 月都花落,沧海花开 天生一对 
升官发财在宋朝 放鸽子 -  升官发财在宋朝全文阅读 -  升官发财在宋朝txt下载 -  升官发财在宋朝最新章节

第四十四章(3/3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跟诗赋一比,这简直称得上是他的强项了。

陆辞与昨日一样,打好腹稿,估算好大概字数,才不急不缓地下手——即便策同样只设下限,没有上限,可时间限制,就注定不可能像省试殿试那般动堪七八千字,而得悠着点来了。

陆辞还有轻微的强迫症,为追求整洁,他索性让五篇策的长度保持基本一致,字数差距不超出一百。

这样既是为了防止让人看出他的侧重或偏好,也是为了避免给人以头重脚轻、规划不足之感。

不过,陆辞虽答得顺利,还是感到有些意外的。

在他推测中,应该是不重时务的这位主考官,竟然出了整整三道时务题。

被大多考生偏好、也更那首的经义和子史策,则只各出了一道。

以至于前两题还能洋洋洒洒,后三题则焦头烂额,不知如何下笔者颇众。

更使他感到几分微妙又熟悉的是,最后一题,竟然是问广州背靠白云山的某县水苦而浑浊,百姓汲水工序繁琐,如何长解此困……

陆辞陷入了挣扎。

要不要偷懒炒炒冷饭,再详述一回自己上次写过给官府、最后却不了了之的自来水系统的提策?
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
注释:

1.誊录制度的作用真的无比强大,能阻止考官凭私情决定考生前途,不过这会儿还没有施行。

其中两个最著名的例子,就是仁宗嘉佑四年,欧阳修为殿试考官,想要黜落刘几,但因为誊录+封弥后辨认不出是谁,欧阳修才批阅卷子的时候,猜测某份是刘几的,就黜落掉了,谁知那份卷子是萧稷的。最后刘几凭自己才识中了状元,让欧阳修都大吃一惊。(《梦溪笔谈》卷九)

第二个例子,则是苏轼。他在元祐三年知贡举时,为了让“苏门六君子之一”的李麃中,据《鹤林玉露》所说,还曾尝试用人情预买题目。在批阅卷子时,他以为找到了李麃的卷子,大喜说这个绝对是李麃的,让其通过,结果不是,李麃还是落榜了……

2.上请=进问题意

《宋会要辑稿·选举》七之五《亲试》里提及,省试殿试中如果不明示题目出处(我没找出解试不可以的资料,就推测也可以),应举人是可以上请的。

通过上请来翻书作弊的行为,也曾被欧阳修所描述。在上章的作话里已经做了注释了,就不再详解了。

3.挟书的惩罚

参考自《宋会要辑稿·选举》三之一。

殿一举即为下次贡举时不得应举,殿二举则意味着两次贡举都不能参加,不以赦原,是表示连大赦天下也不能减免。

4.巡铺官捉到舞弊之人,是有赏钱的,最高达到五百贯(如文中所说)。

因此也出现过有人为了得赏钱而诬陷士人的事情了。后来规定,必须有确凿证据,才能判定。(就如某人身边捡到纸团,不能就说是某人参与了舞弊,必须有更加确凿的证据)

《宋会要辑稿·选举》五之六至七《发解》

5.策的类型和命题范围如文中所提,不再详述(《长篇》)

直到庆历四年,范仲淹尝试改革取士的侧重点,策论都一直不怎么被重视的(不过很快就变法失败了);之后王安石再度改革贡举,才真正轻诗赋,重策论。

喜欢升官发财在宋朝请大家收藏:(m.bqg33.org)升官发财在宋朝笔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不科学御兽 蛊真人 小祖宗乖一点 最后一个道士Ⅱ 晚明 我有一座恐怖屋 启禀王爷,王妃她又穷疯了 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 散落星河的记忆 渊天尊 爱上傻子,老总很烦 宇宙职业选手 星环使命 宠魅 庶女攻略